自2013年学校党委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以来,学校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确定“交通特色、轨道核心”的办学定位,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多措并举,积极拓展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新渠道,国际化办学不断推进。在教育领域和轨道交通行业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泛交流学术技术,涵养交通文化,孕育交通人才,自觉承担起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新使命,走出了一段快速发展之路。
立足特色、凝练品牌,丰富对外交流与合作内涵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稳步推进,开放办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学校以深挖优势特色学科潜力为抓手,突出铁路交通特色。先后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国家龙头企业及政府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成与中国中铁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接中车株机首批24项横向课题等一大批项目的“落地”。
以厚植对外交流合作为基础,突出品牌。深入推进与国际知名大学、一带一路区域高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逐步形成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作办学格局。校党委书记万明率团赴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多年来,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与俄罗斯交通大学成功合办了六届中俄“现代铁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结出丰硕成果。同时还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俄罗斯彼尔姆国立科研理工大学、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入PPP+“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伙伴联盟,为轨道交通行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校党委书记万明(右四)出席PPP+“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启动仪式
校长罗玉峰参加中俄“现代铁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送出去、引进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联合培养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与“一带一路”地区的接触机会与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5年来,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华东交通大学学生国际交流奖学金资助与管理办法(试行)》《短期外专来校授课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进一步激励了在校学生出国学习交流和海外留学生来校留学的意愿,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
校长罗玉峰参加中俄交换生的结业典礼
一是不断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先后与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法国雷恩高商学院、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等亚洲、欧洲、美洲的40多所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课程对接、学分转换及交流交换项目。每年学校有近百位同学通过“1+2+1”、“2+2”、“3+1+1”等各种学分互认留学项目以及短期交流、寒暑期实践项目赴境外交流学习,促进学生视野开拓,也增强了学生国际交往能力。2018年9月,我校又成功取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资格。
(校长罗玉峰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建立高铁技术研究机构备忘录》)
二是大力加强与企业(公司)的合作,推动国际化办学。2015年起,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先后选拔组建四期中国中铁国际工程班,为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出了新的模式和新的途径。2018年,泰豪集团向我校捐赠总额200万元,用于设立“泰豪之星•十佳大学生”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优秀大学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学习,为我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创造了条件。涌现了以张翠山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执着坚守、勤勤恳恳,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副校长张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干部部副部长吕月胜出席第四期中铁国际班开班典礼
三是倡导激励教师出国留学访学交流。将教师出国访学经历纳入职称评聘的基本条件;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国外访学、国外实习、挂职培训等。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鼓励有关专业开设双语课教学;给予在访学期间减免其教学工作量等优惠政策;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科研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我校科研国际化水平。同时,抓好出访信息公开与成果共享,互通有无、优势互补。5年来,共有200多位教师赴境外访学或短期交流或学术交流,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四是积极引进优秀国外专家来校授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外教引进工作,充分发挥引智效益,在多个专业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有效促进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年来,共聘外教40多名,先后共有3名外籍教师获得江西省优秀外籍专家“庐山奖”。
五是大力推进国际生招生培养工作。近5年,共接收来自非洲、亚洲等“一带一路”近30个国家的留学生400多人来校学习交流,培养层次涵盖了短期培训、语言生、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2017届交换生
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多个国际文化交流品牌
文化交流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校始终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高地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西红色文化、交通文化等。
一是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节、“洋花椒”音乐晚会等活动,为广大外籍师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学校的平台,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同时,有助于广大“花椒”学子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熟悉“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加强对世情、国情的了解,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
校党委书记万明出席留学生文艺节
副校长范勇出席国际文化交流节
二是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近两年,我校与柬埔寨暹粒省国际学校签订好合作协议,开展汉语教学合作项目,我校先后派送了6批志愿者赴柬进行汉语教学,加强了中柬两国文化交流,获得柬埔寨各方的好评。
三是利用师生出国留学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花椒”声音,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为学校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坚实基础。
5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和高铁出海的契机,通过实施“教学国际化”“科学与技术交流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和“学生国际化”四大工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为服务“一带一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