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工作    学习专栏    正文

校党委书记万明在“改作风、正师风、优学风”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9-03-19  文章出处: 校党委书记万明  作者: 严亦欣


老师们、 同志们 、同学们 :
    大家下午好!
   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改作风、正师风、优学风”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主要是进一步弘扬学校在“三风”方面形成的好做法,同时,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三风”建设,在“三风”方面形成了很多好的传统,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三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加强、不断改进。因此,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在 2019 年上半年,面向全校师生集中开展“改作风、正师风、优学风”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就扎实开展好“三风”主题教育活动, 讲两点意见:

    一 、 为什么要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也就是这次活动的意义。
    今年是学校“管理提升年”,全校上下都在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而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就是管理提升的一个具体抓手。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三风”总体上是好的、是向上的。之所以还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就是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将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好做法立起来,使全校师生更有针对性、更有标准性的对照优良传统、寻找现实差距,打造更实的作风、更优的师风和更好的学风,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治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第一, 开展 “三风”主题教育 活动,是 落实中央、省委,教育部党组 、教育工委有关精神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先后召开了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也先后就加强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作风建设上,他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纠‘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他强调“要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在学风建设上,他寄语广大青年“学习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三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关于“三风”建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和省委书记刘奇同志也先后作出具体要求。陈宝生部长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要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刘奇书记强调,“要坚决整治当前干部队伍中的作风顽疾,切实把坏风气破除掉、把好作风立起来。”我们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三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进一步转理念、改作风,切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第二, 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 是全面落实巡视整改的重要抓手

    去年,省委第一巡视组对学校党委进行了巡视,反馈了4大方面问题。 比如,在作风建设上,提出我们服务意识、主动担当、日常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说我们极个别老师存在自私、不进取、得过且过等问题,言行举止与大学教师的要求还有距离。在学风建设上,大家也很清楚,还存在“低头族”“60 分万岁,多 1 分浪费”等现象。近期以来,学校党委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整改、推进整改、落实整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整改工作越到后面,就越有“硬骨头”,就越需要拿出更多的实劲、韧劲和狠劲,来做好后阶段工作。我们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就是站在对党、对学校、对师生负责的高度,不断深化巡视整改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对照检查、积极整改,使巡视成果真正转化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向省委、广大师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 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 是加快学校进位赶超的迫切需要
    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来,全校上下共同努力,推动学校成为了原铁路高校中唯一的中国铁总与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先后实现了国家级人才、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课题、国家级奖项等一大批“国字号”重大突破,直接推动学校在各大排行榜上的排名实现大幅上升( 校友会排行榜,从全省第 7 前进到第 4,我校还是省内 10 所监测高校中,唯一一所 6 年都持续增长的高校; 武大排行榜,全国前进了 75 位,从省内第 11 前进到第 5; 武书连排行榜,全国前进了 64 位,涨幅全省第一,省内从第 7 前进到并稳定在第 5,特别是与第 4 名基本持平,差距从原先的 73 位缩至现在的 5 位; 软科排行榜,虽然只公布了近三年的数据,但排名均位列全省第 4,而且在逐年上升。4 个主要排行榜中,2个全省第 4,1 个与第 4 名基本持平,1 个全省第 5)。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一部分就是得益于我们建设了良好的“三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直接相关的就是师风和学风,服务师生依靠的就是作风。学校要继续加快发展,就必须打造良好的“三风”。我们开展“三风”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传承和弘扬办学过程中的良好“三风”,不断提升师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每一份改革的力量,全力推动学校如期实现“百年交大梦”。

    二、要形成什么样的“三风”也就是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标。
    2013 年,学校党委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活动为先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去年,又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提升、发展再加速”大讨论活动为引领,继续在“百年交大梦”的伟大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接连开展两次大讨论活动,是因为,学校认为“成绩不是吹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大家共同努力、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干好工作,思想是保证,“三风”是关键,这次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进一步落实大讨论活动的具体行动。怎么落实,我从三个层面谈三点:

    (一) 作风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对学校而言,作风建设关系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师风学风的形成。 需要 特别 强调的是,作风建设的对象不仅是管理人员,也包括教师;不仅是机关,也包括学院和教辅单位。去年,我们集中开展了作风问题“大扫除”,在作风建设动员会上,我列举了我们学校存在的“怕慢假庸散和推”6 类问题,形象地列了 12 位作风“先生”。目前来看,有了较大改观。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

    第一, 改作风,改的是推诿顽疾 ,立的是担当之风
    去年,学校党委发文,通报表扬了在推动“省部共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联处和两办。他们整整 5 年持续攻坚、不懈努力,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在全校各部门和校友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推动共建事宜顺利落地。 讲一个细节,“省部共建”有份重要文件,需要一位省领导签字,但这位省领导因为还有公务安排,在南昌只停留半个小时,两办的闵伸同志就多方协调、打时间差,最终赶在省领导离昌前签完了这份文件。如果闵伸不主动担当、不积极作为,这份文件就要再等几天,“省部共建”这件大事就很可能有变数。 我们“改作风”,就是要像他们一样,少一些推诿、多一些担当,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
    第二, 改作风 , 改的是守旧顽疾 ,立的是创新之风

    有些工作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与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有关,我们不要总是推脱“以前没做过、上级没要求过”,只要政策允许,对学校、对师生又有帮助,就要敢于推陈出新。 比如,大型科研设备经费如何有效分配使用,一直都是高校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我们资产处就敢“闯新路”,大胆采用以竞争性投标的方式来分配大型科研设备经费,努力实现科研设备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再如,在很多人看来,档案馆的服务还停留在“简单办事、重复整理”的层面,但前段时间,我们档案馆的同志,助力教师评职称,帮助学生找工作等新作为,就把“死”档案变“活”了,有校友评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们也应该给档案馆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 “改作风”,就是 要学习他们这种 敢于突破 、 敢为人先 、 敢闯新路 的创新精神 。

    第三, 改作风 ,改的是 粗略顽疾 ,立的 是 细节 之风

    管理干部的使命,就是立足本职、服务师生。服务质量好不好,到不到位?关键看细节。 比如,工会举办教职工合唱比赛时,推出的电子节目单,虽然很细小,但是既环保又便捷; 又如,学团举办“三耀”活动时,推出的直播链接,也是很小的服务,但方便了许多没来现场的师生和校友; 再如,基建口在网球场上安装的大灯,为师生夜间运动健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再讲一个细节,为了方便大家查看通知公告,我们在教 8 栋一楼大厅的墙上设置了公示牌,但因为一直在电梯对面,所以很少有人“问津”,现在转移到电梯口,师生只要进出电梯就能看到,这都是很细小的好作风,给师生的体验与原先相比,却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的服务,不仅得“有”,还要“优”。我想, 我们 “改作风”,就从细节改起,从科研项目的申报服务、发票报销,以及各种表格一次性填报改起,从教学楼的厕所卫生,食堂的饭菜质量,教师休息室的热水,校园里的指示牌改起,让师生实实在在看得到、感受得到,切实提升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师风层面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梅贻琦先生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很大程度也是取决于我们的老师。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很多师生都看了,这所战火硝烟中组建的临时大学,办学时间只有短短 8 年,学生也不过 8000 人,条件简陋、环境艰苦,而且经常是“战机天上飞、炸弹身边响”,为何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原因就是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坚持用自己的学问和德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就是师风的力量。好的师风,包括很多内容,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
    第一, 正师风, 正的就是 “ 坚守 良心 、 教书育人 ”之风

    我一直讲,人才培养是个良心活,最根本的就是要教好学生。 比如,杨耀乾、赵昌然等老一辈教授,在交大几十年,始终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在教书育人上,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再 如,去年获得“天佑名师”称号的刘二根教授,我之前为他概括了六个字:敬业、朴实、细致,因为刘教授对待教学,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这与个别同志“一本教案上几年”比起来,效果肯定不一样,据说,我们刘二根教授还是“新四大名捕”之一,对学生要求很严,但仍然所教课程仍然深受同学们欢迎,最直观的,他们跟我讲,实行学分制以来,刘教授所教课程的选课,每次都是 2 分钟爆满,这就很不简单了。 我们“正师风”,就是要学习他们孜孜不倦、默默耕耘 、 敬业乐教的优良作风。
    第二, 正师风,正的就是 “ 潜心科研、 争先冒尖 ”之风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科研搞好了,可以反哺教学,可以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我们的徐长节教授,大家都很熟悉,他先是入选了“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紧接着又相继成为了“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本上一年一个成果。去年,他又带领团队获得了全省唯一的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又如,刘燕德教授,去年 3 月,刚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又马不停蹄带领团队持续攻坚,12 月,为学校拿下了第二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再如,杨辉教授,在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突破后,又带领团队拿下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了该奖项设立 8 年来我省的重大突破,更可贵的是,获奖之后,杨辉教授还谦虚地将功劳归功于团队成员。我们“正师风”,就是要学习他们甘当绿叶、虚怀若谷 、 永攀高峰的优良作风。
    第三, 正师风,正的就是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之风 。

    学生从迈入学校那刻起,他们的学习生活,几乎所有事情都和老师有关。繁杂的学生事务,让“5 加 2”“白加黑”成为了部分同志的工作常态。 比如,去年获得全省十大最美辅导员的刘雪莲老师,本来已经退休,因为业绩突出又被返聘回校。据他们讲,刘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相当不错,英语四级通过率为 98%,专业四级通过率高达 90%,怎么做到的,就是坚持用心用情陪伴学生成长,学生有困难了给予帮助,学生生病了给予呵护,学生受挫了给予激励,学生有成就了感到高兴。事情都很琐碎、也很普通,但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这就很不普通了。事实上,我们很多管理干部、教辅人员都是这样,在做好工作、服务教师的基础上,还要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后勤保障员,确实不容易。我们“正师风”,就是要学习他们甘于平凡、 无私奉献 、 春风化雨的优良作风。
    当然,在我们学校,像他们一样的好老师还有很多,比如, 教学上,涂晓斌、王永祥、李曦等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很成功; 科研上,万怡灶教授,陈剑云、欧阳志刚,以及胡剑、赖强、张跃进等老师的科研成果都很突出; 管理 服务上,大家熟悉的舒曼、王巍、刘一南、严荷君等同志的工作都很扎实。其他没有点名的教职工,工作同样都做得很不错,每个教工身上都传递着一些良好的师风,大家可以相互对照交流,就不一一表扬了。

    (三) 学风层面
    省委书记刘奇同志在给全省青年学生代表作形势与政策报告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把练就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硬本领当作首要任务,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打牢知识功底;一刻不停地加强历练,增强实践能力”。对我们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此,我谈三点要求:
    第一,优学风 ,就 是 要让“ 求学风” ” 更优。 

    我始终觉得,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坦白地说,我对大学的印象还停留在 41 年前,也就是 1978 年,是刚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那时的大学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渴望知识、静心求学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主旋律。很多同学熄灯后,还在卫生间、走廊上看书学习;每天清晨天刚亮,校园里就到处都是同学们晨读英语的身影。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至今都让我们很怀念。我们抓学风,就从“抓学习”开始,让“好学”理念融入血液,成为一种自觉。这几年,我们的学风总体是持续向好的,除了“自习室爆满、工作室熬夜”这些现象外,我们再看几个数据。 第一个 是下降的。上个学年,我们学生的留级率是 0.46%,与 2015-2016 学年的 0.97%相比,又降了不少。 第二个 是上升的,我们的本科生升学率(即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比率,含出国深造学生),从 2016 年的 9.46%提高到了 2017 年的 10.74%,2018 年的 12.79%,可见,升学(深造)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学质量越来越高了。 第三个 是一直保持领先的,我们法学专业的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2016 年是 31%,2017 年是 51%,去年是全国改革后的首次法考,难度整体更大了,但我们的通过率没降还猛升,高达 73.5%,而司法部前天公布的全国平均通过率只有 19.8%,我们超了将近 3 倍,遥遥领先。当然,我们不仅要会考试,更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课堂上要勇于提问,课堂外要勤奋读书, 比如,去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我们获得了 1 金 4 铜的佳绩。这些,都是学风向好的印证。 我们“优学风”,就是要营造 像这样勤奋 求学、创新向上 的学习环境。
    第二,优学风 ,就 是 要让“尊师 风 ”更优。 

   “教师授业、学生行礼”,这是春秋以来,一直传承至今的尊师传统,是学堂和课堂的应有之义,作为一所大学,我们更应该传承好。2014 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三礼”主题教育,上课铃声响起后,全体学生起立向老师行上课礼,几年下来,“三礼”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总体还不错,上课向老师行礼也更普遍了。一声简单的“老师好”,不仅是上课时间的提醒,也是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展现,更是对尊师重教传统的传承。我们尊师,就从“抬头看黑板、不打瞌睡、不玩手机”这些最基本的上课礼仪做起。同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的老师,也要少些“照本宣科”,多些“自我发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师”。 我们“优学风”,就是要营造 像这样 尊师 重教 、崇尚学习的尊师 氛围。
    第三,优学风 ,就是要让“ 价值风 ”更优。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经常在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难道学习成绩优秀就够了?很显然,还远远不够。按照《高等教育法》(2018 年修订)规定的,我们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的具体要求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理应在大学期间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优秀却自私、成功却冷漠,那他注定只能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现在,全国正在开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 程桔校友的事迹,大家都纷纷点赞。2013 年,她从学校毕业后,凭借出色能力,进入阿里巴巴工作。本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渥的工资待遇,但是因为家乡需要,毅然辞职回乡做贡献,几年时间,愣是凭着自己的冲劲和韧劲,带领全村在当地最先脱贫。我们的“好学风”是不是也要有这样的含义,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应该向她这类学生学习?少一些经济价值,多一些人生价值。我们读大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赚大钱、当大官,而应是为了更好地干实事、干好事。 再如,我们学校原来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学生参加校园绿化的志愿劳动,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恢复?寒假研讨会上,也有同志提出来,我们建立了“校园志愿服务区”,却很少看到学生在那里服务劳动,我们可不可以依托维护校园环境,使学生参加劳动真正活起来、传承下去。说到底,就是除了书生气、书香气,还要有些家国情怀、社会民生。正如我每年在新生入学教育上所讲的“做求真务实的交大人,怀民族复兴的报国志,有饮水思源的感恩心,走风雨兼程的自强路”。所以说,这几年,各学院、各部门开展了很多交流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都是举双手赞同的。 我们“优学风”,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把“家国情怀”这本书学好。

    老师们、 同志们、 同学们:
    我就讲这么多,总体方案和阶段性要求,刚才,长春同志作了详细的解读,大家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抓好工作落实。总而言之,不论是改作风,还是正师风,亦或是优学风,归根到底,目的都是希望全校师生通过“三风”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对标中央省委要求,进一步查找问题,进一步改进不足,“改作风、正师风、优学风”,共同推动“花椒”号高铁向前奋进!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们一起努力!



责任编辑: